跨国产业链背后的血汗工厂:XX电池事件撕开ESG伪善面具

avatar

Tong

当苹果公司官网首页还在滚动播放"供应链人权承诺"的精致宣传片时,其供应商XX电池的车间里,数万名工人正经历着21世纪最荒诞的生存悖论。这家位列全球消费电子供应链顶端的国企,被内部员工曝出存在系统性强迫劳动,无不是在践踏国际劳动公约的底线。

这场由普通网民发起的"邮件运动"直指苹果和欧盟监管部门,绝非偶然。作为苹果在中国大陆的186家核心供应商之一XX电池年度财报显示其50%左右的营收来自苹果订单。更讽刺的是,该企业官网赫然挂着"RBA(责任商业联盟)认证企业"的金色标识——这个由苹果、戴尔等科技巨头共同制定的行业标准,此刻成为最刺眼的黑色幽默。

欧盟《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》刚生效三个月,网民就用最朴素的正义感完成了跨国监管机构未尽的责任。超过2.3万封举报邮件不仅揭穿了库克"供应链透明化"的谎言,更暴露出ESG评级体系的致命漏洞:当第三方审计报告沦为付费盖章的生意,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成了资本市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。

值得玩味的是,XX电池母公司作为国资委直属企业,其用工制度本应代表中国制造的标杆形象。但却在重演马克思笔下"异化劳动"的现代版本。这种体制性压榨与资本全球化形成的共谋关系,让劳资矛盾演变成更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。

当TikTok上#FreeTheWorkers话题获得870万次浏览,当B站用户开始逐帧分析苹果发布会中的"劳工权益"片段,这场自下而上的监督风暴正在改写全球产业链的游戏规则。德赛电池事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,但它撕开的裂缝,已让光透进了跨国资本与地方权力编织的黑暗森林。

收藏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请先 登录 再评论
豫ICP备19045730号-1
豫公网安备41038102000137号 sitemap